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了276年,為何不敢反抗?四個理由

安妮 2023/04/11 檢舉 我要評論

在中華數千年的文化發展史上出現過很多王朝,每一個王朝都被載入了史書。

我們能在史書中了解到不管是大唐還是宋代, 他們的統治者都是漢人,漢族始終占據著中華大地的統治地位。

不過,在史書記載的國家中, 也有兩個大型的朝代統治者并非漢族,而是來自于北方的蒙古部落, 一個是元朝,另一個則是清朝

元朝建立在蒙古王朝的基礎上, 僅誕生了98年,就被朱元璋等人所顛覆。

但是滿清王朝卻依靠著三百萬八旗,堅持了二百七十六年。

在清朝統治時間內, 為何3億漢族人不反抗?他們又為什麼沒有選擇推翻蒙古政權?

滿漢雙方力量懸殊

首先漢人被滿人控制, 這是由于他們知道自己的弱點

自古以來, 漢族人民最為看重的就是文化,要知道在我國古代只要是能吃飽的家庭都會讓孩子去讀私塾,以求考取功名。

而漢人骨子里的執念也認為 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夠在朝堂上獲得一席之地。

到了宋代, 就連朝廷都下了禁令,禁止對文人趕盡殺絕,足見文人在當時統治者心目中的重要性。

皇帝不僅珍惜人才,還重用人才。

就是為了這一點,很多的漢人都在努力的學習, 想要參加科考,謀取功名光宗耀祖。

對于他們來說,科舉不僅是改頭換名成為人上人的唯一方式,如果幸運考取了功名, 還能獲得一塊免死金牌,畢竟誰能保證在這混亂的朝代不犯錯呢?

但是滿族人的思想和漢人則完全不同。 滿人的祖先,更多的是以打獵為榮。

即便是皇太極,也曾有一句話: 「大清乃是從馬背中取來的江山。」

在進入關內以前,滿人一直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 他們以狩獵為業。一般來說,草原上野獸都是非常兇殘的,不僅有豺狼虎豹,還有數不勝數的雄鷹。

可滿人能憑借著自己的實力擊敗這些兇狠的猛獸, 就已經足以說明了自己的實力。

除了狩獵以外, 滿人還非常喜歡賽馬,他們的孩子也是剛會走路時候就要開始學騎馬。

每年他們還會從其他地方運來不少烈馬, 來舉辦馴馬大賽,激發大家的好勝心。

每隔不久還有 摔跤大賽,倘若誰贏了便能取得首領家的女兒,因為長時間保持這樣的生活方式,所以滿人的身體都很強壯。

但漢人多數都是柔弱書生, 再加上漢人從小就不注重狩獵,可以說一個滿人頂得上三個漢人。

久而久之,漢人自然就被滿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了。

明朝末期朝政動亂

從在明末的情況來看, 不難看出明末之所以會覆滅,絕不僅僅是因為滿人的實力高于漢族,還有其他幾個原因。

首先是皇帝昏庸大臣之間的派系紛爭

明朝自朱元璋建國以來,歷經四個朝代,即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隨著 土木堡之戰后,明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之后又有數位君主不務正業。

直到孝宗朱佑樘登基,才有了一段時間的中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就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等到崇禎朱由檢登基, 明朝才徹底崩潰

太監派系和東林派系相互傾軋,當權者根本沒有為百姓著想,只知道謀求權力與利益,導致朝中一團糟,從上到下到處都是貪污。

二是戰亂頻繁,國力衰微,民不聊生

自從大明開國以來, 北邊的戰事就一直沒有斷過,先是與北元開戰,然后是 與瓦剌、韃靼開戰,最后是與女真族開戰。

在東方有日本的軍隊,南方則是葡萄牙、英吉利和荷蘭。

內部的爭斗就不用多說了, 打仗還要花錢,國庫拿不出錢,就只能征稅,收取百姓的錢財。

所以到最后, 只剩下一些貪官有錢,而朝廷和百姓卻是一貧如洗。

朱由檢苦心孤詣的工作了十七年,依舊沒有任何起色。

所以最后百姓 不堪重負,奮起反抗,但由于滿人的出現,起義軍最終沒能長久的維持自己的統治,反而將江山騰給了滿人。

恩威并用樹立形象

如果仔細觀察皇太極入侵中原的方式就會發現,滿人與蒙古完全不同,蒙古的鐵騎 勢如破竹,橫掃中原,是絕對的實力壓迫。

而皇太極所率領的這些滿人之所以能夠入侵中原, 完全是因為吳三桂的背叛。

當時滿洲的旗人 不過三百多萬,而滿洲的漢人 卻超過了三億,很明顯,如果這3億的漢人聯合起來,是完全可以將滿人驅逐出去的。

但皇太極率領的這些滿人, 也不完全是是沒有腦子的,他們進入中原后,采用了幾種方式,將漢人的抵抗完全扼殺在搖籃之中。

首先,滿人與蒙古人的最大不同在于, 滿人認為漢族是滿人的主要子民,也是滿人的法定子民。

雖然很多八旗王公大臣與王公大臣,都對漢族嗤之以鼻。但仍不能改變皇上定下的這一事實。

可蒙古人認為漢族是最下等的種族, 他們對漢族進行著殘酷的欺凌,不僅侵占百姓的土地,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但蒙古人做作的一切, 非但沒有折斷漢族的骨氣,相反,他們還激起了漢族人民對這些蒙古野蠻人的抵抗,成功激起了漢人對華夏的振興大業的強烈渴望。

大清國的統治者們很聰明, 他們知道三億漢人的尊嚴,是不可能通過被屠殺和鎮壓所磨滅。

他們必須要得到漢人發自內心的認可, 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不再起兵造反。

康熙帶頭對著孔子三跪九磕,也向漢人傳達了一個信息,那就是他認可漢人所崇敬的儒學思想。

更是多次告誡子孫,要重視中華文明,重視漢族的文化。

而雍正更是將大清建立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基礎上,而不是一個唯有滿人至高無上的朝代。

康熙在位期間, 朝中大臣多數都是漢人,還給予這些漢人大臣相當高的地位,這也體現了對漢族的重視。

等到雍正時期,漢人在去世后, 還能與皇室成員一起享有「皇陵」,要知道這可是幾千年來,從來沒有過的政策。

清朝的舉策也與蒙古人截然相反,蒙古人不僅不準漢族入仕,還不準他們參加考試。

只允許漢人做一些最下等的勞作, 漢人只能通過體力來賺錢,所賺的錢還不能維持溫飽,漢人書生就更別提更改門楣了。

但是 大清皇帝不僅恢復了科舉,還讓所有的漢人都可以,通過考試進入朝廷成為官員。

朝廷對漢人是十分尊重的, 漢族官員也有足夠的話語權,在清朝皇帝眼中,漢族大臣與八旗子弟一樣都是民族共同體,因此漢族大臣在朝廷中的地位很高。

在清朝皇帝眼中, 那些滿漢大臣之間沒有高低之分。這也是滿清統治者能夠維持276年江山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還取消了數千年來漢族統治下的奴隸制,讓那些被奴隸制束縛了一輩子的漢人有了一個合法的、平等的地位。

清朝的這些措施, 也讓漢人對大清這個朝代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承認清朝統治者是一個好皇帝。

清朝統治者最高明的地方則是, 選用漢人大臣的子女入宮為妃子,而不是只采用滿人的子女。

這樣一來 后宮中的各方力量也能達到有效的均衡,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各方勢力也能相互制約,避免滿漢大臣們萌發自己的小心思。

摧殘思想「文字獄」

要知道清朝入關以來最注重的是文化和兵權, 一個沒有武力的國家是無法持久的。

清朝最忠實和最強有力的 武裝力量就是八旗軍,這支軍隊完全又滿人組成,是滿人在關外帶進來的 「自家隊伍」

但是八旗軍的規模,僅憑八旗的人數來組成,是遠遠不夠的, 滿人總共也不過300萬,怎麼可能全部用來行軍打仗呢?

所以清廷也招募了大批的漢人士兵。選用八旗人擔任中隊伍中的統帥和參謀來作戰, 而最低等的士兵多數是由漢人組成,以此來保證士兵的忠誠度和數量。

為了禁錮漢族的文化和觀念,清朝的統治者采取了近代歷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方法: 「文字獄」

「文字獄」便是將讀書人囚禁起來。 當時的那些讀書人并非只在家中學習和寫作,他們還以作品為媒介,傳播了反對清朝和復明的思潮。

這些讀書人想改變王朝,其真正的目標只是讓漢族文化得以延續,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能一直學習漢族幾千年來所積攢的文化。

對于這些讀書人來說, 漢族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東西。但現在卻是風雨飄搖,滿人一統天下。

他們擔心滿人會為了一己私欲, 摧毀漢族幾千年來的文化,來弘揚自己的滿族馬背文化。

所以他們到處宣揚著要將滿人趕下台的消息。 滿人的當權者為避免這種「反清」思潮在民眾中的傳播,不惜對其進行強力打擊。

在內部,他們將不少參與此事的人, 都給抓了起來,打入了地牢

于是, 很多崇尚漢學的學者,都被關進了監獄,而沒有被關進監獄的學者,則是怕自己的親人受到影響,所以都對這種想法敬而遠之。

從那時起, 漢人也不敢再提出這種反清復明的思想。

「文字獄」對清朝的文人們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不僅是普通的漢人, 就連清朝朝廷中各民族的高級官員和皇家的貴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由于清朝當權者意識形態上的獨裁, 讀書人所讀的書都是由清朝統一制定的,不允許自己閱讀其他的書籍,所以這也導致漢人思維方式日益僵化。

縱觀歷史,大清是一段極富傳說的朝代, 清朝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維持276年之久,靠的就掌權者對漢人所采取的懷柔政策和威懾手段。

清朝的皇帝們也是積極的與漢族融合, 來消除漢族的仇恨,并且使用強大的武力來壓制漢族的反抗,以此來震懾漢族。

清朝對漢族最大的壓迫, 就是思想上的壓迫,用八股文、文字獄等手段,限制了漢族的文化。

導致清朝后期,思維方式變得死板, 陷入了封閉的狀態。

說到底, 這一切都是因為雙方的力量

在這個優勝劣汰的時代, 誰弱誰就得低頭

我們在了解了清朝這段歷史后,要有自己的遠見,在努力學習的時候,也不能忽視身體的鍛煉,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強大!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