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千古明君,一己之力延續150年江山,宋孝宗到底有多恐怖?

安妮 2023/04/11 檢舉 我要評論

南宋,一個追求偏安的懦弱王朝,在北宋滅亡之后再沒有機會重回中原,實現收復失地、中興宋朝的事業。

宋朝的皇帝大多懦弱,但是在這樣一個朝代當中,也有著一位低調的千古明君。 論勤勉和政績,他都可以說是南宋第一的皇帝。

憑借著他在位期間的種種努力,南宋這個積弊已久的王朝續命了150年。

他就是宋孝宗趙眘。

由于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身患隱疾,失去了生育能力。于是,紹興二年,六歲的趙眘被選中送入宮中,成為了宋高宗的養子。

紹興三十二年,趙構以想要多多休養為由傳位給趙眘,自稱太上皇。

盡管如此,但是趙眘在位的大半時間里,他都是趙構的一個傀儡皇帝,在趙構的壓制和養子身份的雙重壓制下,盡管趙眘有著收復中原的宏圖霸業,但最終沒能夠得到實現。

不過他還是成功地憑借一己之力為搖搖欲墜的大宋續命百年,這位南宋第一的皇帝究竟做了哪些努力呢?

隆興北伐

對于宋孝宗而言,趙構的養子的這層身份對他有著太多的限制,因為被控制,所以他沒有實權,沒有兵權,沒有對朝堂的管控權,他更像是一個被趙構培養的提線木偶。

歷史上這樣的皇帝并不在少數,大多數成為了強權下的犧牲品,過著酒池肉林的逍遙生活。

不過趙眘則不同,他并沒有因為自己這個皇帝只是空有虛名就放任自己過不顧家國的生活。

他懷揣著一腔熱血從其他的角度積極尋找著救國之路,在位的二十七年里,他日日勤勉,勵精圖治,盡可能的保護自己的子民。

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收復失地。

趙構時期任用秦檜為相,誣陷岳飛,而他不僅第一時間把秦檜的余黨進行了清剿,還趕忙為岳飛正了名,洗刷了冤屈。緊接著,他想要北伐中原,一鼓作氣打回北方。

隆興元年,趙眘任命張浚為北伐元帥,向中原地區發起了隆興北伐。

為此,他特意瞞著趙構,和他手下反對北伐的大臣,避開他們悄悄地向前線下達指令,讓前線將士持續北伐推進。

一個月之內,宋軍進度明顯,收復了靈璧虹縣和宿州等地,給趙眘收復中原帶來了巨大的信心。

奈何南宋的實力確實有限,再加上計劃名不正言不順的進行所以戰場上,宋軍主將不和,沒能在戰場上繼續這種優勢,兩軍陷入了膠著的態勢。

就在兩軍僵持的關鍵時刻,趙眘的計劃被趙構發現了。但他依舊沒有放棄,趙眘不顧宋高宗的制止,依舊越過他發布繼續攻打的指令。

這讓一心求和的宋高宗很是生氣,為了讓趙眘聽話,安心的做好他的傀儡皇帝。宋高宗同金軍達成了和議,再一次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史稱隆興和議。

隆興和議之后,宋金迎來了40多年的和平時間。

盡管條約的簽訂為南宋帶來了難得的休養生息的時間,讓南宋在短暫的時間內免受戰火的侵襲,但于此對應的是分崩離析的土地和喪失的主權。

這讓一心想要收回北方失地、光復中原的趙眘心急如焚,但他明白了這其中也有著自己急功冒進的責任。

于是趙眘明白了,自己既然沒辦法立刻收復中原,那就只有暗自積蓄力量,積極發展社會生產。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夠有朝一日打敗金軍,中興王室。

乾淳之治

經歷了隆興北伐的失敗之后,趙眘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強盛南宋的國力上,因為只有百姓不愁吃穿,國庫豐盈,我們才能有機會培養強盛的軍隊。

于是趙眘在內外的政策上都更加偏向平穩,他積極發展農桑,興修水利,給南宋帶來了自給自足、偏安一隅的祥和景象, 這段南宋少有的民生富庶、安居樂業的局面,被稱為「乾淳之治」。

宋孝宗這個南宋皇帝第一人,究竟有多恐怖呢?

這可能還得看看他接手的南宋江山是怎樣一個爛攤子。

前面說到,趙眘的父親宋高宗是個一心求和的軟弱皇帝,靠陷害愛國的忠義良將換來南宋的20年和平。

但這樣「續」來的壽命真的健康嗎?想來非也,20年來,南宋陷入了民生困頓,府庫無儲艱難局面,百姓們面對的是民不聊生的生活,軍隊面對的是艱難的作戰環境。

在宋孝宗登基的時候,那個陳靜有著五千工匠的「東西作坊」,已經只剩下了八百工匠,八百人能造出怎樣的兵器呢, 又能供養怎樣的一支軍隊呢?

據說在抗擊金軍的淮西前線上,戰士們冒著凍掉腳趾的嚴寒在穿著單衣、拿著蹩腳的兵器同敵人打赤膊,而這支部隊還是名將李顯忠的部下,也就是當時北宋最為精良的部隊

因此北伐戰爭的失敗縱有宋高宗的重重阻撓,其實也是有著本質上的必然性的。

宋孝宗當然也看清了南宋的社會積弊已久,所以他下定決心從朝堂開始整治,也就是反腐。

宋朝發展到現在,朝廷的腐敗問題已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說是從北宋就一點點遺留下來的長久問題。

發展到了南宋, 這種現象可以說是只增不減,官場上的賄賂動不動就是上萬貫錢,甚至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

其實,早在宋朝開年的時候,太祖趙匡胤最恨貪污腐敗。所以宋朝原本的管理考核制度是十分嚴格的。

但是後來一代一代的政治腐敗,導致官員的選用越來越寬松,選上來的人素質越差,就越難遵守朝堂的制度,于是貪的也就越來越多, 直到這漸漸蔓延成為了整個朝堂的不良之風

例如趙構因為有「難言之隱」所寵幸的那位 「私人醫生」王繼先,就因為讓皇帝迷信自己的「黑虎丹」能治療他的隱疾深得皇上寵信,于是他自然而然的坐上了高官厚祿之位。

傳言他的私人游艇比宋朝最精銳的戰船還要豪華。

面對這樣令人觸目驚心的貪污腐敗問題,宋孝宗采取了近乎「兇殘」地舉措。

他首先下令恢復原有的官員考核制度。

要求所有的官吏上任必須將在職期間的績效功過認真地記錄在一張考核文書上,離任時會根據文書上的記錄進行考核,并以此作為憑據來判斷這個官員接下來的任免情況。

他不僅要求下面的大臣加強對官吏的考察,更是親自對各路官員進行考核,當得知有出色政績的官員時,他就親自委以重任。

比如有個叫劉珙的地方官吏, 因為給他升職的時候,詔書上寫的是在地方已滿兩年,趙眘看了以后非常的不滿,他嚴厲地要求下邊的人將升職的理由改為是因為其政績出色而非任職已滿兩年。

當時的朝堂上,各部的官員都普遍愿意做京官,尤其是閑職。而對于地方官, 哪怕是鎮守一方的高官也很少有人愿意去。

因為大家都不想去地方貧困的地方受苦。 這樣一來,沒用的官職越加越多,而地方的吏治卻無人管理。

面對這樣的情況,宋孝宗痛下詔書。怒斥這些沒有過地方管理經歷的官員不配在朝為官,這樣的人甚至不知黎民百姓的疾苦,又怎麼能夠管理好一方事物呢?

于是後來,孝宗干脆下令沒能夠在地方做出過重要政績的官員就別想到京中來做官。

對此他還下令將京中冗余的官職進行大量的整改,在 淳熙十三年的時候裁員了三百多人,兩年后又裁員了七百多人。

對于在貪污整治當中抓到的貪官,孝宗也不再像此前一樣廢除便草草了事。

而是沒收全部的財產還要杖脊、刺配、發送邊疆。這在當時的南宋已經是多年未見的嚴酷刑罰了,不僅貪官本人要受罰,貪官的上級也要受罰。

這樣的嚴令一出,許多貪官污吏紛紛下馬,有了這些人的殺雞儆猴,后續的許多官員也就不敢再貪了。

這樣一點點的整個朝堂換滿了新鮮的血液,選上來的能人素質叫以前大幅提升,整個朝堂也開始以貪為恥。

整個南宋官場上的風氣大變,官員們開始爭相攀比清廉,而不是打壓百姓,貪污受賄。

沒有了貪官污吏的壓榨,百姓們也有了喘息之地,于是社會得以借此機會重整旗鼓,吏治清明了以后, 整個南宋逐漸國庫充盈,糧食儲備充足,軍隊的戰斗力也逐漸高漲。

盡管到了最后,南宋依然沒能夠重回中原,但是趙眘在位的二十七年可謂是兢兢業業。 他為人勤儉,常常只穿舊衣服,也不貪戀美色,更沒有在在位期間興修過土木,可謂是一個真正的南宋「第一皇帝」。

倘若南宋的歷史上多些個這樣的皇帝,歷史興許真的會被改寫,但歷史終成過往,可以說他對得起岳飛初見他時的稱贊: 「中興基本,其在是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