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婚姻裡的男人,生命裡除了母親這個重要的女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女人,那就是老婆。
當這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有矛盾衝突時,男人就成了夾心餅乾。母親重要還是老婆重要,這是亙古的話題,也是男人最頭痛的事。
男人當母親與老婆有了矛盾起爭執的時候,選擇沉默不語,只能讓母親與老婆的關係越來越糟心,到頭來卻苦的是自己,趕快醒悟吧。
人們常說: 家有一老,猶如一寶。做子女的都希望家中的老人能長壽,可是,老人年紀越老,就會做一些讓子女們意想不到的事情來,給子女們帶來無盡的煩惱。
金哲有一個83歲的老母親,精神矍鑠,耳聰目明,生活也能自理。
老人家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48歲時老伴就病逝了,兩個兒子成家後,就一直跟著小兒子同住,但灶台卻是分開的。
老人跟兒媳同住總有種種矛盾,但也要彼此是否有包容心和忍讓心。老人家住在農村,也是辛勞了一輩子,兒媳絨英是老實勤勞的女人,平時也不多話。
最好的婆媳關係是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彼此都做到有分寸,兩個人也就都快樂。
絨英跟婆婆也把握好了這個距離,跟婆婆相處20多年,雖然小的摩擦在所難免,但各自也不記恨,真正大吵大鬧還沒有過,婆媳關係還算是和睦的。
這麼多年了,金哲也沒有像有人說的那樣,難做這個夾心餅乾。婆媳二人當天吵完當天了,所以,金哲在這方面沒操什麼心,也就從沒為此煩心過。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老人是真的隨著年齡越大脾氣越古怪嗎?
從現實生活中得知,應該是這樣的。
金哲看母親到了耄耋之年,就再也不順從老人了,強烈要求老人家跟自己一起吃飯,並答應儘量做合老人胃口的飯菜。
沒想到,老人的脾氣是一天比一天古怪。兒媳絨英或許也是到了更年期,對婆婆的忍耐性也沒以前那麼好了。
老人家養的幾隻雞,他每天都說兒媳偷了她的雞蛋,兒媳跟她解釋,戰火就點燃了。婆媳倆經常會為一點小事爭執不休,金哲以為她們倆吵完後會跟以前一樣不過夜,也就採用不理睬的態度。
殊不知,老母親開始不依不饒。
吵架的當日,要是金哲他們上樓休息了,老人家就一步一挪地爬上二樓,敲門罵兒媳。
兒媳忍不住也就起來勸老人家,把所有過錯都攬在身上,好讓老人家安靜。
金哲呢,每在這時候,他都是百口不開,裝聾作啞,媳婦怨他,母親罵他,反正他都能忍。
這樣的男人真是少見。
男人在母親與妻子之間是難做人,但也不能一聲不吭。沉默是金,但這時候的沉默卻是一種沒有擔當的體現。會不會做男人,在這個時候就能看出幾分來。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想念好這本經,家中的男人就是調和劑,兩頭勸才能淡化矛盾。
可是,金哲這個男人是好歹不出聲,任憑婆媳倆理論,這樣一來,時間長了,最得罪的還是媳婦。
「一個男人,也要學會協調自己媽媽與老婆之間的關係。不能只聽取一方的意見,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不要做一個懦弱的人。」
金哲的沉默不語,其實就是一種懦弱,沒有主見,沒有思想的逃避。他沒想到自己的這樣作為,只能讓婆媳關係惡化。
老人家的櫃子裡有好多錢,每天都要數幾遍。有次數著數著,總是不對數,老人家就說是兒媳偷了。絨英就要金哲跟老母親解釋,金哲堅決不去。老人家越說越起勁,竟然開罵起來,還喊起金哲去離婚,說絨英這個女人不是好人。
老人家說的話不管是真是假,絨英聽了還是很生氣,跟婆婆大鬧一場吧,又怕老人家有意外,找老公吧,又像一個石頭人,心裡真是憋得慌。
在沒辦法想的情況下,絨英收拾東西回了娘家。老人家見狀,又開始罵金哲,說他是個沒有用的男人。
的確如此,金哲作為男人,在這種婆媳矛盾中,怎麼能默默無語,沒有自己的觀點呢?
絨英回娘家了,母親也不鬧了,家裡冷清極了,家不像個家。
金哲獨自思忖,老母親養育他們幾兄妹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特別是對他這個么兒特別疼愛。母親現在老了,也沒享到自己的福,再說,母親這歲數了,在世一天也只能算一天,哪能還讓她受委屈呢?
媳婦跟自己結婚20多年了,特別地能幹,自己出門賺錢,家裡的農活兒從沒有指望過自己,女兒也教育得很好,就是再苦再累也沒一聲埋怨。男人能娶到這樣的女人,又怎能忍心責駡呢?於心不忍啊。
金哲深愛母親和老婆,不願得罪任何一個,沒想到,他的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卻直接傷害了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
金哲來到老母親身邊,就像小時候那樣依偎著。回味著往日母子在一起歡樂幸福的時光,輕聲說起媳婦絨英嫁過來後的種種好,母子倆淚眼模糊,老母親連忙催促金哲趕快把絨英接回來,說家裡不能沒有這個兒媳。
金哲也意識到了,開始自我反省。男人站在母親與老婆之間,這樣的冷處理只能適得其反,她們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糟,到頭來苦的還是自己,趕快醒悟。
婆媳關係相處好不好,關鍵在於男人會不會從中調和。
男人在母親和老婆之間究竟該如何做呢?
第一、把孝敬婆婆的機會都留給媳婦去做,哪怕送一袋小小的餅乾,都要讓老人知曉兒媳的好;
第二、當著老人的面要給老婆留足面子,讓老人覺得兒媳在兒子心裡的份量,從而老人也不敢隨便;
第三、婆媳吵架時,要站出來從中調解,兩頭說好話,不偏袒一方,只傳好話,不傳壞話,老婆不對留在背後說。
第四、在老人面前多誇媳婦的好,說媳婦在這個家裡的功勞,都是一家人,就不能另眼看待,都是女人都不容易。
一個幸福的家庭需要彼此之間的理解和包容,婆媳關係的好壞,離不開家中這個男人的從中調和,處理不好,只會加劇矛盾。
大家說是不是這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