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當代女人新型養老:沒老公,不靠子女,與姐妹抱團養老才時髦

當代女人新型養老:沒老公,不靠子女,與姐妹抱團養老才時髦
2020/08/21
2020/08/21

明清時期,兩廣地帶,流行一種「自梳女」的特殊人群。在封建社會男權壓迫下,很多女人生不如死。於是有一些思想開明,有膽識的女人不想過這樣的生活,自覺形成一個團體。她們將頭髮梳成已婚婦人的模樣,卻終生不嫁,與自梳女成員一起終老。

現在的女人社會壓力比過去更大,不僅要承擔生兒育女的重任,還要像男人一樣出去打拼。往往費力不討好,女人太強勢老公覺得你不夠溫柔,女人太柔弱他又覺得你不能撐起半邊天。

所以,新型的姐妹抱團養老方式應運而生。

01

錢姐,六十二歲。(為了方便陳述,採用第一人稱)。

我的思想一直跟別人不太一樣,我不喜歡別人叫我阿姨,叫我姐姐更顯得親切。三十二歲那年婚姻失敗以後,我就沒想過再找。再找一個男人還要重新認識、磨合,即使有了甜蜜期,走入婚姻難免會再吵架、離婚。當時我離婚時沒有孩子,我也不打算生。這在當時是非常叛逆的行為,我父母因為這個幾年不讓我回家,嫌我丟人。

我本身就不怎麼喜歡孩子,非要說生了就喜歡我覺得太冒險,萬一不喜歡還能塞回去?所以就這麼一人過了三十年。期間我有過男朋友,比我成熟的,比我小的,可以說不少,每個都讓我心動,但不足以讓我走入婚姻。 而且看多了身邊很多人支離破碎的婚姻,更加堅定了我不婚的想法。

這些年,我就努力賺錢,希望到動不了那一天能住一個不錯的養老院。前些年我在一個旅遊城市買了套房,一直放在那也沒去住。沒想到這幾年升值了,房價翻倍了。 但對我來說沒啥用,因為這將是我和姐妹的養老的地方。

身邊有幾個一起走過來的姐妹,有一個和丈夫離婚了,有一個前些年成了寡婦,現在都孤身一人。有時候我們都自我調侃,沒有「老公命」。我們幾個都互相瞭解,彼此脾氣秉性也都熟悉,一商量就一起去我的房子準備瀟灑過完後半生得了。她們本來說要給我房租,我也沒要,房子就是人多了才有人氣。但是我們說好了,剩下的可就平攤,不想因為一點錢傷了和氣。

一晃我們都一起住三年了,平時能一起喝喝茶逛個街,誰要不願意出門就躲在房間裡,沒人去打擾。 這比去養老院可強多了,起碼都知根知底,還能相互照顧。他們兩個的孩子也放心,願意來看看母親就坐飛機過來。而且不經常見面,每一次見面都很親切。

人生嘛,才有多長時間,幾十年眨眼就過去了,何不過的舒心點。想那麼多,不如享受當下。

02

宋姐,六十五歲。

我老伴去的早,五十歲就去世了,這麼多年我一直一個人過。兒子女兒我都不去,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要養,我自己也能動彈,自己一個人在旁邊還圖清淨。

前幾年,我們這流行去海南買房子,這邊的天氣冷,冬天不好過,都說海南天氣好。當時我姐姐也動心了,但她手裡錢不夠,我們姐倆一商量,兩個人合夥買一個。她和老公早都離婚了,天天跟媳婦一起也合不來總吵架。這回買了房搬出來單獨過,還能和兒子媳婦關係緩和一下。

現在我們倆是冬天結伴飛海南,到了夏天再回來,就跟那小燕子是一樣的行程。每次一回來啊,人都把我們當客人似的,天天有人請吃飯,關係感覺比以前更好了。

我老姐倆現在是家族的榜樣,可多人羡慕我們了。說我們這生活過的可太滋潤了,一般人沒我們這思想開明。

關於養老,其實沒有多麼可怕,但這幾點一定要具備:

1、 有足夠的金錢,錢越多老人越有安全感。

什麼都不能指望,人到老了首先就要有錢傍身。有錢了兒女起碼覺得你還多少有點用,你衣食住行自己能負擔,才不覺得活著就是個累贅。

2、 能自立就自立。

別人的家再好那終歸是別人的家,哪怕是子女的也一樣。不要模糊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界限,也不要過度去依賴子女。如果自己的身體還算健康,就自己過。如果不能,也看看是不是有別的辦法,去子女那絕對下下策。

3、可以把眼光放開些,和朋友選擇一地方終老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到了歲數,沒那麼多計較,每天是怎麼開心怎麼來。沒有老公的束縛,沒有孩子的拖累,才應該更好的享受生活,不是嗎?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